在服藥之餘,如果能適當的搭配針灸,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效果會有相當正面的幫助。
下面談到的穴位除了用針之外,也可以用按壓或是使用原子筆之類末端稍鈍的尖銳物壓刺穴位。
若是採按壓或尖銳物壓刺穴位,每按壓或壓刺穴位五秒後稍微放鬆,再往復按壓或壓刺穴位五秒的動作,每穴位約執行5~10分鐘。
有人說也可以用艾草灸一下.....嗯~~~還是等發炎症狀消除之後再考慮用灸法保養比較好。
傳統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治療用穴位如下,
一般最常見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治療用穴位有內庭、足三里、合谷、上皖、中皖、下皖、梁門、天樞、太淵、梁丘、大陵、內關、中渚、胃俞、脾俞、陰陵泉、漏谷、地機、公孫、太白、陽陵泉、膽囊穴、太衝等。
以上穴位的位置跟針法、劑量可以參考醫砭的經穴庫(http://yibian.hopto.org/acu/?mn=jing&h)
一般會在門庭、足三里、合谷、中皖、胃俞、脾俞等穴位中選3~5個為主穴,再從梁丘、上皖、下皖、梁門、天樞、漏谷、地機、公孫、太白中選1~2穴為配穴。
若是胃酸嚴重可以搭配陰陵泉搭配之後會提到的腎關做倒馬針法或是以上皖加公孫用以調節胃酸分泌。
另外,公孫加內關也具有不錯的胃酸分泌調節效果,而陽陵泉配膽囊穴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可中和胃酸,陽陵泉配太衝則有疏肝利膽的效果。
若是胃氣上逆嚴重,也就是所謂的曖氣甚至是胃酸逆流嚴重,除使用陰陵泉、腎關、上皖、公孫等穴位調節胃酸分泌之外,另外可以使用太淵、大陵、內關、中渚等穴加強效果。
如果有人問太淵、大陵、內關、中渚不是心包經、肺經跟三焦經的穴位,跟腸胃疾病有什麼關係呢?
最簡單的說法是.....用來做症狀消除的。
複雜一點的說法就是......算了,還蠻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