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文章

=================================================================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昔のこと]我的NBA20年 (1) -- 從第二紫金王朝談起

    最近看到NBA可能會發生『第二次』休館、KOBE會不會去義大利打工......這些新聞, 許久不再憶起的NBA又開始在腦袋中趴趴走了.....

  • 湖人第二紫金王朝
  
    我是湖人(Lakers)迷,更準確的說,我是『湖人第二紫金王朝』時期的湖人迷~~~~

    綜觀湖人的隊史,到目前為止湖人一共出現三個紫金王朝(由於湖人的隊服主色系是紫黃兩色,所以NBA名作者曲自立老師稱其為紫金王朝)。

    『湖人第一紫金王朝』大概是1942 ~ 1954『George Mikan(1924 /6/18~ 2005/6/1)』在位時期的湖人,一共拿到 5 次冠軍。

 George Mikan(1924 /6/18~ 2005/6/1)

     『湖人第二紫金王朝』大概是『Magic Johnson』 與『Kareem Abdul-Jabbar』共同執政的 1979 ~ 1988,期間也是一共抓下5 次冠軍。

 『Magic Johnson(32)』 與『Kareem Abdul-Jabbar(33)』

    『湖人第三紫金王朝』大概要分成 1999~2002『Kobe Bryant』與『Shaquille O'Neal』組聯合政府的 『湖人第三紫金前王朝』,到『Shaquille O'Neal』被逐由 『Kobe Bryant』獨尊的 2008~2010『湖人第三紫金後王朝』,期間也是一共拿到 5 次冠軍。

 『Kobe Bryant(左)』與『Shaquille O'Neal

    依照 『幾乎完全沒有任何統計學上意義』的湖人前兩次王朝歷史,我想『湖人第三紫金王朝』應該已經在 2009~2010 結束了。

  •  The Iceman


     雖然說我是湖人迷 ,但是我第一個喜歡的NBA球員不是湖人,而最欣賞的球員也不是湖人~~~囧mmmmmm

    我第一場看到的 NBA 賽事是小學『忘記是幾年級因為暑假就已經把整學期的課本看完突然覺得上課很無聊所以就蹺課回家看電視』的某一天在中視『大運動場』看到的 1978~1979 球季『All-Star Game』。

    由於1978~1979 球季『All-Star Game』西區有『David Thompson』 東區有『Julius Erving』這兩名NBA第二代飛人的空中對決(第一代飛人是湖人的Elgin Baylor),同時又有『Rick Barry』及『Doug Collins』這兩名 當時 NBA 的特A級外線射手互飆外線更有『Maurice Lucas』與『Dave Cowens』在籃下的近身肉搏,所以比賽一開始就非常的好看,但是真正讓我眼睛一亮,從此20 年癡迷 NBA 的是西區的替補後衛『George "The Iceman" Gervin』替補上場之後的事情。

     『George Gervin』渾名『The Iceman』是當時『San Antonio Spurs』的頭牌巨星,主打得分後衛兼小前鋒(G/F)。


   以前鋒來講,他不壯,甚至在不那麼強調籃下肌肉比拚的70~80 年代的 NBA 都算有點偏瘦,所以並不具在籃下賣肉的能力。

   以後衛來講,他不夠快也不具特出的傳球視野,在當時強調後衛主宰攻勢發動的 NBA 他沒有辦法有效的協助控球後衛進行攻勢的推進。

    所以我是因為他既不能裏也不能外而感到神奇囉?!?!?! mmmmm 囧~

    當然不是!!!!

    『George Gervin』跟80 年代的『Denver Nuggets』頭號得分手『Alex English』幾乎是一樣的Style,雖然既不能拿肉體換分數也沒有可怕的超遠程外線(George Gervin 有比一般水準略低的三分能力而Alex English的三分能力就真的非常令人敬畏的低了),但是就是有辦法在必要時瞬間瘋狂得分,也就是他們都是所謂的『得分者(scorer)』。

    一般我們會把隊中主要的得分球員稱為『射手(shooter)』,但其實所謂的 『射手(shooter)』應該是指『主要是以球隊既定戰術所製造出來的機會得分的球員』,而所謂的『得分者(scorer)』除了一定是『射手(shooter)』之外, 在球隊抓不到攻勢,無法進行有效攻擊時還能自立以各種手段持續得分的人,80 年代『Boston Celtics』的『Larry Bird』及 『Chicago Bulls』的『God』『Michael Jordan』就是標準的『得分者(scorer)』。

    不過,雖說 『得分者(scorer)』得分是不拘手段,但是『得分者(scorer)』跟所謂的『爛戰王』又不一樣,『爛戰王』通常比較強調在雙方陷入多人互搶"自由球"的混亂局面
能在第一時間"摸"到球取得"自由球"所有權,再以可能是很醜的姿勢把球"弄"進籃框, 順便製造『小帳加一』罰球機會的那種球員(例如:Dan Majerle),『得分者(scorer)』有可能既是『射手(shooter)』又具『爛戰王』能力,但『射手(shooter)』或『爛戰王』卻不必然是『得分者(scorer)』。

    因為不夠壯,所以『George Gervin』取分的地理位置是集中在三分線內約一公尺以內到距籃框正下方一公尺以外這一個『扇形』區域。

       而會令我感到驚奇的是他的成名絕技 --『拋射』。


『George Gervin』的超遠程『拋射』

    『拋射』又有人稱其為『遠上籃』......『所以就是遠一點的上籃嘛?!?!這誰不會?!?!』

   『拋射』人人都會,不過,一般球員『拋射』的『射程』多半都不會超過籃框正下方為中心半徑2 公尺這個圓形範圍,而『George Gervin』的『拋射射程』卻可遠達罰球線外約50公分這樣的距離。

   當時『George Gervin』一上場就看到他在中線接球後,用著不甚快的速度往前場推進兩步後就開始突然加快速度作三步上籃狀, 本來在籃下防守的球員一看到 『George Gervin』加速就立馬朝『George Gervin』的方向以『餓虎撲狼』的態勢飛撲而來準備進行『火鍋封阻』作業,但見『George Gervin』輕巧的在罰球線外半步的距離完成『三步上籃』的助跑階段後開始起飛,在防守球員殺到之前球就從『George Gervin』的手拋出以非常優美的『倒U』曲線越過防守者的手飄進籃框。

     第一次看到這種後來自己實作才知道『遠拋射』有多難的我當時第一個想法是.....『真不虧是亞美利加的職業籃球.... 連不小心"賽"到的進球都看起來好像是平常就作慣的動作....完成度還真高啊..... 』。

    不過在『George Gervin』第三次以『遠拋射』的方式得分後,我就知道了『每個跑江湖賣藝的都有賴以維生的一招半式,"遠拋射"就是"George Gervin"的"一招半式"』。

    當天晚上就要求老媽去買當時貴死人的VHS空白錄影帶,將之後三個禮拜當年全年『中視大運動場』唯三播出的 NBA 賽事錄起來,這三場比賽我大概看過近百次,熟到連下一秒誰會幹麼都記的非常清楚。

     以1978~1979 球季『All-Star Game』為契機,之後我就開始收集跟閱讀所有能弄到跟看到的NBA相關資料,如報紙偶而刊載的賽事紀錄,或是跑去當時我的"御醫"家看他定的『體育世界』及『運動世界』上曲自立老師的定期專欄。

    後來中視跟台視開始每週都會播一場NBA比賽 ,我就開始了一直到2001年才停止的NBA賽事影像資料收集大作戰。


   
    算一算,近20年所收集的NBA賽事影像紀錄大概有1000~2000場,所累積的錄影帶大概有500~600 卷,其實是非常佔空間的,在2006年時曾經買了軟壓卡想把所有的NBA賽事都轉用『 CD-ROM』保存,不過轉了一場後發現畫質很爛就沒繼續弄,也許過一陣子會去買『硬壓卡』再試試看,不然還真不知搬到新房子後這些錄影帶要擺哪裡~~~~~